VISA报告解读|大国博弈:稳定币正在渗透全球经济
本篇文章是关于VISA报告解读|大国博弈:稳定币正在渗透全球经济的内容,快来看看在这里你是否得到满意的答案。
2024年9月,VISA 发布了一份关于稳定币的报告,深入分析了稳定币在新兴市场中的渗透情况。这篇文章将带您解读报告的主要发现。
近年来,稳定币正逐步融入全球经济,尤其在新兴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VISA的最新报告显示,稳定币作为一种最新的货币载体或表现形式,从最初被用于加密资产的抵押品或交换媒介之后,已然蔓延到普通用户的金融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零售和机构用户也开始接纳这一新兴技术,推动了全球支付系统的进一步创新。
在报告中,VISA 将来自五个关键新兴市场经济体(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和土耳其)的加密货币用户的调查结果与新的链上估算数据相结合,加上定性分析,形成全球稳定币使用情况的全面图景。报告重点关注了稳定币在非加密领域的用途,如汇款、跨境支付、工资支付、贸易结算和B2B转账等。
一、稳定币市场概况
稳定币是目前加密领域的“杀手级应用”。如今,市场上流通的稳定币总值超过1600亿美元,而在2020年,这一数值还仅为几十亿美元。每个月有超过2000万个地址在公共区块链上进行稳定币交易。仅在2024年上半年,稳定币的结算金额就超过了2.6万亿美元。稳定币相较于现有的支付系统具有显著优势:链上可编程性、强审计能力、交易即结算、资金自托管以及互操作性。
虽然稳定币最初被交易者和加密货币交易所用于抵押品和资产交易的媒介,但如今它们已经跨越了这一范畴,并且在全球经济中得以普遍应用。在新兴市场,稳定币在支付、货币替代以及获取高质量收益方面的应用正在加速。
根据稳定币活跃程度与加密市场周期之间的差异,可以明显看出,稳定币的使用已不再仅仅服务于加密用户和交易使用场景。
稳定币的非交易性用途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新兴市场。它们被用于货币替代(为了逃避波动或本地货币的贬值)、用作美元银行账户的替代品、用于企业间支付和消费者支付、用于获得各种形式的收益产品以及贸易结算。当美元银行服务缺失或难以获得时,在高通胀国家或者在法币金融体系缺乏的国家,稳定币尤为具有吸引力。
二、链上稳定币数据
2.1 稳定币市场逐年增长
自2017年以来,稳定币的总供应量快速增长。当时稳定币的总流通量还不到10亿美元,在Terra的UST崩溃以及信贷危机之前,这一数字在2022年3月达到了峰值,约1920亿美元。信贷危机抑制了加密货币原生利率,压低了加密货币交易量,并损害了加密原生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在信贷危机基本消退后,从2023年12月起,随着美国批准比特币ETF的呼声日渐高涨,主要加密资产开始反弹,稳定币供应量开始恢复。
近几个月来,随着各个监管机构都通过了明确的稳定币立法,希望吸引发行方,因此,各种新形式的稳定币不断涌现。在制定稳定币监管框架方面最积极的一些司法管辖区包括欧盟、新加坡、迪拜、香港和百慕大。
2.2 修正、调整后的数据
在本研究中,VISA进行了大量的去噪和去重的工作,最终得出了一个更加保守的结算量估值。调整后的结算量依然是一个难以估算的数字,VISA并不将自己的估算视为权威,但认为这一数据仍然接近真实情况。
根据VISA的调整,保守估计,稳定币2023年全年的总结算量为3.7万亿美元,而2024年上半年则为2.62万亿美元,预计 2024 年全年结算额为5.28万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尽管2022年和2023年加密资产遭到抛售,且交易量下降,但是稳定币的结算量仍在市场周期中稳步增长。这再次表明,稳定币已经吸引了一批新用户,他们不仅仅对使用它们进行交易所结算感兴趣。
去噪后,截至2024年6月,按结算价值计算,最受欢迎的区块链依次为:Ethereum、Tron、Arbitrum、Base、BSC 和 Solana。
最受欢迎的稳定币转账区块链是:Tron、BSC、Polygon、Solana 和 Ethereum。
2.3 稳定币的美元化
当将稳定币结算量与原生加密资产进行比较时,就会出现“区块链美元化”的现象。虽然从历史上看,比特币和以太坊一直是公共区块链上的主要交易媒介,但稳定币——而且几乎完全是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逐渐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目前,稳定币约占公共区块链上结算总价值的50%,最高时曾达到70%。稳定币使用的第二大流行货币是欧元,截至 2024 年 6 月,其供应量为 6.17 亿美元,占整个稳定币市场的 0.38%。虽然也存在使用里拉、新加坡元、日元和其他一些法定货币的稳定币,但除了美元和欧元之外,没有任何货币对应的稳定币与之挂钩超过1亿美元。
三、新兴市场调查报告
VISA分别对来自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巴西和印度的约500人进行了调查,总样本为2541名成年人。VISA的目的是更好地理解用户个人与稳定币互动的方式。
调查数据表明,稳定币的使用率不断增长,交易频率增加,投资组合的渗透率显著提高,并且除了加密货币交易使用场景,其使用方式日趋多样化。
3.1 稳定币活动类型:
在VISA的样本中,使用稳定币的最主要目的仍然是交易加密货币或NFT,但其他非加密货币用途也紧随其后。总体来看,47%的受访者表示其主要目的之一是将资金以美元存储,43%提到获取更好的货币兑换率,39%表示希望赚取收益。
结果很明确:在VISA调查的国家中,非加密用途占据了稳定币使用方式的很大一部分。
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用途是货币兑换,其次是购物和跨境交易。值得注意的是,样本中所有国家的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他们曾将稳定币用于非加密货币交易场景。在所有受调查的国家中,稳定币的使用量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长。57%的用户报告称,过去一年中其对稳定币的使用增加,72%的人认为未来他们将增加对稳定币的使用。
3.2 稳定币渗透程度
VISA还对稳定币在用户投资组合中的渗透率感兴趣。在国家层面,尼日利亚人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其次是土耳其和印度。在印度用户的样本中,最富裕的受访者称,他们的金融投资组合中稳定币所占的比例更大。
按国家分类的调查结果:
VISA的调查发现,在所调查的国家中,尼日利亚的用户对稳定币的偏好最高——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尼日利亚用户交易频率最高,稳定币在受访者的投资组合中占比最大,他们报告的非加密交易用途也最多,并且他们对稳定币的自我认知度最高。
有趣的是,各国用户使用稳定币的主要目的存在差异。整个样本中,交易加密货币是最常见的目的,但在国家层面上会有所不同。在土耳其,最常见的目的是赚取收益,其次是交易加密货币;在印尼,则是获得更好的货币兑换率,其次是交易加密货币和美元储蓄;在尼日利亚,最主要的目标是美元储蓄,其次是交易加密货币和获取更好的货币兑换率。
样本中稳定币使用最活跃的国家依次为尼日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和巴西。按稳定币在投资组合中的占比排序,尼日利亚依然遥遥领先,其次是印度、土耳其、巴西和印尼。
按年龄分类的调查结果:
总体来说,按年龄划分的结果与预期相符:年轻人使用稳定币的比例更高。年轻人更有可能尝试多种不同的稳定币,并且在其总体金融投资组合中,稳定币所占比例更多。
虽然在大多数使用类别上没有显著的年龄差异,但与年长的受访者相比,年轻人更有可能使用稳定币以储蓄美元、将本地货币兑换为美元、或获取进入加密经济的机会。在所有非加密用例中,年轻年龄段的人使用稳定币的比例更高:用稳定币支付商品或服务、转账汇款、用稳定币领取工资。
3.3 对于 USDT的Tether偏好
Tether被普遍认为是新兴市场用户中最受欢迎的稳定币。据报告,用户最常提到偏爱Tether 的原因是其网络效应,其次是更信任Tether,以及Tether的最佳流动性。
3.4 区块链和钱包的使用情况
据报告,在所有地区,以太坊都是最受欢迎的区块链网络,其次是BSC、Solana 和 Tron。
最受欢迎的非托管钱包是Trust Wallet、MetaMask和Coinbase Wallet。在所有受访者中,半数以上表示使用Binance交易所作为钱包,这比任何其他非托管钱包都更受欢迎。值得注意的是,39%的尼日利亚受访者承认使用Phantom钱包(主要是Solana客户端)。
四、结论
在这项研究中,VISA首先从链上的角度证明了稳定币的使用量正在增长,无论是按月度活跃地址、总供应量,还是结算金额计算。尤其是VISA的新交易金额估算表明,稳定币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结算工具,可以与现有的转账网络相媲美,同时避免了过去链上数据中常见的高估问题。
VISA的调查结果推翻了稳定币仅被用于投机性加密资产交易的普遍看法。47%的受访加密用户表示,他们使用稳定币的目的是美元储蓄,43%的受访者提到高效的货币兑换,39%则提到赚取收益。虽然访问加密货币交易所仍然是受访者最主要的使用场景,但也有一系列普通(非加密)的经济活动得到了体现。
当被问及非加密的稳定币活动时,最常见的使用场景是货币替代(69%),其次是支付商品和服务(39%)以及跨境支付(39%)。很明显,在被调查的国家中,稳定币已从单纯的交易抵押品演变为普遍使用的数字美元工具。
更重要的是,几乎所有的稳定币(约99%)都与美元挂钩。对于美国稳定币监管的讨论,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即大量新兴市场中的个人和企业依赖这些网络进行储蓄、跨境支付、汇款和企业现金管理。在几乎所有受调查的国家中,稳定币正日益成为稀缺的美元银行服务的替代品。在讨论稳定币的优点时,新兴市场数十亿用户高效获取替代硬通货带来的潜在福利必须占有一席之地。
赞 分享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篇文章分享至朋友圈
1 收藏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本文由币特网发布,不代表币特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hbxg.cn/news/gllidid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