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分叉与泡沫论
比特币的硬分叉可能会带来分裂,这不一定会让比特币价格下跌,但如果影响到比特币的发展,结果可能会被其他竞争币超越,甚至被用户所抛弃。所以,利益相关方依然需要在摩擦中妥协,未来会出现怎样的状况,我们将拭目以待。
比特币是个很有趣的东西。一直以来被众多金融“专业”人士视之为泡沫,甚至和“郁金香泡沫”相提并论,但这个泡沫却依然没有破灭。这有点像中国的房产市场,而和房地产截然不同的是,住房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大多数人都是懂房地产的,可真正懂得比特币和参与比特币交易的人,只是非常小的圈子。即便是那些说比特币是泡沫的金融“专业”人士,其实也根本不懂比特币,所以他们攻击比特币的论据论点显得非常外行。这不,当币圈的人都在讨论11月份可能要遭遇的硬分叉时,一些金融“专家”还在拿“郁金香泡沫”说事,真是令人贻笑大方。
“郁金香泡沫”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投机活动,发生在17世纪的荷兰。当时郁金香球茎供不应求、价格飞涨,荷兰的郁金香市场成为一个无序的赌池。其实,“郁金香泡沫”跟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曾发生在东北的“君子兰事件”有点像,同样是对一种植物的炒作,只不过是前者影响的范围更广、更有名气。两起事件还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发生在大众的金融意识还未觉醒时。“郁金香泡沫”发生的时代,连现代商业银行制度都没出现,而“君子兰事件”也发生在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期,老百姓都没听说过“市场经济”这个词。如果今天在中国或者荷兰还会发生“君子兰事件”或“郁金香泡沫”,那简直不可思议。
所以说,如今的比特币与“郁金香泡沫”完全是两码事,郁金香是没有价值的,投机者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好击鼓传花找到接盘者。而比特币的信奉者并不在乎有没有人来参与进来,他们只是认同比特币和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所代表的思想理念,共同维护一个良好的比特币生态体系,这点从11月份可能出现的比特币分叉就可以看出来。
十一月份的比特币分叉是有预期的,因为比特币最初的设定是每个区块的大小是1M,平均每十分钟产生一个区块,而随着比特币持有者和区块链上交易的不断增长,原本1M的区块大小已不足以支撑日渐庞大的交易量,网络拥堵、交易延迟等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种“拥堵”的现象,就要对比特币区块链进行扩容。
比特币各相关方曾提出了多种扩容方案。目前达成共识的方案是“纽约共识”,即先在比特币区块链主链部署隔离见证,随后在11月再进行1M到2M的区块扩容,届时比特币交易拥堵的问题有望得到缓解。但是,这一方案没有得到比特币核心开发社区的认可,因为他们认为中本聪创造比特币的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去中心化安全交易网络,而一旦区块大小从1M扩大到2M,随着时间推移,当2M也无法满足需求的时候,区块体积继续扩大,比特币***池的配置也要相应提高。一些小的***池可能会在竞争中被排挤出局,全网算力越来越集中在大的***池手中。这样一来, ***工就能够依靠手中的算力,削弱区块链原本依靠全节点共同维护的安全模式,导致区块链网络的中心化。
而如果只部署隔离见证,而不进行区块扩容,那么***工通过验证交易获取的报酬就会降低。但比特币核心开发社区又坚持1M的小区块,比特币的相关利益方为扩容问题争执不下,所以11月份实行硬分叉成为一种可能。
比特币分叉可以分为“硬分叉”和“软分叉”。硬分叉和软分叉在修改“共识”层面上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区别在于:软分叉的升级空间有限,因为目前比特币交易数据结构和区块数据结构所有字段都已经详细定义好了,你想保证向前兼容,就不可能增加新的字段,否则旧节点就会拒绝你。软分叉能够向前兼容,但升级空间就被束缚在对现有字段的重新定义上。这一段描述有些专业,那么用一种通俗的比喻来说,软分叉相当于一条主路上堵车,开发团队再造一条辅路,帮助主路分流拥堵。而硬分叉相当于直接弃用这条主路,重新找个地方做个地上地下立体交通枢纽,新车都走这套交通系统。应该说,软分叉是治标不治本的,而硬分叉的升级空间则要大得多。当然,硬分叉和软分叉都绝不会去修改交易历史记录。
比特币的硬分叉可能会带来分裂,这不一定会让比特币价格下跌,但如果影响到比特币的发展,结果可能会被其他竞争币超越,甚至被用户所抛弃。所以,利益相关方依然需要在摩擦中妥协,未来会出现怎样的状况,我们将拭目以待。不过无论怎样,比特币的各方参与者都是希望维护一种良好的生态,而不是像“郁金香泡沫”那样的爆炒,击鼓传花寻找下一个接盘人。这是比特币与其他金融投机品种最大的不同,也正是对于比特币“泡沫论”,从来没有听到令人信服的声音的原因。
本文由币特网发布,不代表币特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hbxg.cn/news/23430.html